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

美國拓荒時期:山上之城

「...and so I think will the reader, too, when he well considers the same. Being thus passed the vast ocean, and a sea of troubles before in their preparation... they had now no friends to welcome them nor inns to entertain or refresh their weather-beaten bodies... 
(...這里,我忍不住想打斷一會,這些可憐的人們現在的處境令我震驚。我想如果讀者看到我所看的,也會有同樣的感受。雖然已經歷經重重磨難,渡過了茫茫海洋,……但是現在既沒有朋友來迎接他們,也沒有小酒館來款待或為他們洗去一路風塵...)」-威廉 · 布萊福特,《普利茅斯墾殖記》(Of Plymouth Plantation, 1620-1647)

如果翻開美國文學史,提到拓荒時期的文學,總是備受爭議,因為它無時不脫離蠻荒殖民的歷史記載,而這類的日記式書寫,與文學之間總是存有模糊的界線。

久未踏入大學部教室的我,一入座,聽到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說,對於熱愛文學的人無非是一種心靈洗滌,像踏入香榭大道吸取芬多精一樣,被薰陶、被滾蜜,有種十分懷念、貼切、熟悉的感覺。今天的課程提到美國清教徒在當時的一些歷史(Christio-graphy),我入神,腦袋似乎也飄到了那打先鋒的五月花號上去。

山上的城 (A City Upon A Hill)

「你們是世上的光。城立在山上,是不能隱藏的。」馬太福音5:14

美國拓荒殖民時代,和宗教脫不了關係。和英格蘭座切割的清教徒,是成就美國時代的始祖之一。他們相信,每個民族都和上帝簽了一份契約,一份由出於他們純誠如一的『信』所根據的無形契約。但是,對於淪落天主教敗壞的英國國教來說,他們褻瀆了這份契約。於是,一群清教徒在1620年開始了五月花號行動,他們,要建立新英格蘭,要尋找一座未被世代玷污、弄髒的上帝之城,成為歐洲的救贖。

約翰 · 溫斯羅普在1630的佈道中,引用了馬太福音5章14節登山寶訓中,關於鹽和光的隱喻:「你們是世上的光。城立在山上,是不能隱藏的。」為了要提醒、喚醒這些新英格蘭建立殖民地的清教徒,他們的新社區將成為一座「山上的城」,而世界注視的眼光將落在此城:

「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將成為一座山上的城。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看著我們。因此如果我們在我們所作的這件事上對我們的上帝虛妄……我們將成為全世界的傳說和笑柄。我們將使敵人開口說毀謗上帝道路的話……我們將使上帝許多可敬的僕人臉面慚愧,使他們的禱告化成對我們的詛咒,直至我們離開正前往的美好土地。」